中艺联合

让非遗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

       文化复兴潮起泱泱之际,也正是民族复兴雄鸡高唱之时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,更是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、砥砺前行之力。



  10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,他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广济桥、广济楼、牌坊街,察看文物修复保护、非遗文化传承、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。守护文化之根,烛照复兴之路,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,在地方考察调研时频频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,其目的就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。


 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。如今,世界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存在着同一趋势:重经济、轻文化;重技术、轻思想;重重物质、轻精神。但在实际生活中,文化作为生活的一部分,具有多维内涵,它既是过去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,又是人们的一种理想与祈愿,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。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华,承载着迈向民族复兴梦的使命,我们可以看到,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,将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产生更深刻、更深远的影响。
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的取得了可圈可点的傲人成绩。“非遗”保护工作实现从“抢救保护、建章立制”的基础阶段转入“巩固抢救保护成果,提高保护传承水平”纵深发展阶段的一次大跨步;通过向社会普及“非遗”知识,“非遗”保护理念深入人心;中央财政投入大量资金预算用于非遗保护设施建设,使“非遗”文化传承活力大幅提高;明确了保护目标,构建文化保护生态圈,拓宽“非遗”保护的方向和路径;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时大力弘扬时代精神,开拓传统文化与时代基因相协调融合的发展格局······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形成了科学化保护体系,进入到常态化、专业化保护的“后半段”,“非遗”成为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强大精神源头,我们更应坚定文化自信,让“非遗”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,汇聚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持久合力,泱泱中国梦,便已是曙色熹微,春山可望。



  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,也有利于我们为了追求民族复兴而高扬文化精神,激励我们在逆境中追求富强。一方面,要坚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向不移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从收藏、研究、展示、修复、保管等多方面蓄力,让文化在时代旋律中“跳跃”,在广阔土地上“活现”。在保护过程中,不应只限于文化本身的保护,还要丰富文化内涵,将文化保护同产业发展相结合,提升文化品位,打造文化品牌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,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石,涵养文化底蕴,推动中华文化力量持续厚积。另一方面,要增强文化自信,助力新时代发展。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,要多维度营造文化自信环境,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渗透,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摒弃糟粕的思想理念,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。要构建丰富、多元的文化自信体系,强调非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人民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,把文化自信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,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同时,中华文化更具时代号召力和吸引力。


  “文运同国运相牵,文脉同国脉相连。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底蕴,也蕴含着重要的经济价值,在走好复兴之路时坚定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用文化“软实力”打造国家发展“硬实力”,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,民族复兴强国梦不灭。







颜色切换
Settings